5月30日,第二届“中华艺文奖”组委会第一次会议在中国艺术研究院召开。文化部部长、“中华艺文奖”组委会主任委员蔡武,文化部副部长赵少华,中纪委驻文化部纪检组组长李洪峰,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华艺文奖”组委会副主任委员王文章,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泛海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华艺文奖”组委会副主任委员卢志强,中国文联副主席左中一,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邬书林、童刚,中央电视台台长胡占凡,光明日报社总编辑何东平,国家图书馆馆长周和平,国家博物馆馆长吕章申,国家大剧院院长陈平,中国文联副主席杨承志,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陈建功,中国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靳尚谊,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刘大为,中国文联副主席刘兰芳等出席。会议由王文章主持。与会者就第二届“中华艺文奖”的评选与组织工作以及《中华艺文奖章程》进行了认真而热烈地讨论。
蔡武指出,“中华艺文奖”自设立以来,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文学艺术正处于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时代呼唤艺术大师,社会呼吁尽快建立文学艺术的荣典制度。“中华艺文奖”的设立适应了时代的需求,具有很强的权威性和包容性,涵盖了各个艺术领域,既具有民族特色,又具有世界眼光,其规则和程序是民主公开的。首届“中华艺文奖”的评选取得了圆满成功,得到了文化艺术界和社会公众的认可。首届“中华艺文奖”评选出的获奖者,是我国文化艺术工作者的杰出代表。他们精湛的艺术造诣和高尚的艺德广受赞誉。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梦”具有丰富的内涵,其中,“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中国梦”的重要构成部分。我们举行“中华艺文奖”的评选,就是落实党中央文化强国战略的具体举措。要全面推动文化的繁荣发展,离不开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和积极支持。“中华艺文奖”由中国泛海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出资设立,充分显示了社会力量的参与性,我们热切期望越来越多的社会力量支持中国的文化建设,共同担当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文化责任!文化艺术大师的垂范与引领,对于一个国家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为此,世界上很多国家都非常重视对于杰出艺术家的特殊奖励以及国家荣誉制度建设。首届“中华艺文奖”的成功评选和第二届的评选,都会为我国国家荣誉制度的建设提供有益探索和宝贵经验,有利于通过发挥科学奖励机制的导向性与感召力,激发广大文化艺术工作者为我国文化艺术的繁荣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同时,也会有利于通过评奖推举出我国卓越的文化艺术领军人物,为塑造能够获得国际影响、引领艺术潮流的艺术大师创造条件,为推动国际间的文化艺术交流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作出更大的贡献。
王文章指出,为了确保评奖的权威性与公正性,中国艺术研究院在全国范围内聘请文化艺术界具有重要影响的艺术家、专家学者和文化管理者,组成组织委员会和评选委员会进行提名与评选。第二届“中华艺文奖”组委会第一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第二届“中华艺文奖”的评选正式启动。“中华艺文奖”要逐步办成政府奖项之外由权威学术机构主办的、具有世界影响的艺术奖项。这样,一方面可以推动和促进国家文化艺术荣誉制度的建立;另一方面,在国家文化艺术荣誉制度建立之后,“中华艺文奖”的评选也可从社会、从权威学术机构的角度与其相辅相成。
卢志强说,第二届“中华艺文奖”评选的启动,表明“中华艺文奖”的事业又前进了一步,说明“中华艺文奖”的社会影响力和社会价值又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在国务院及文化部、民政部领导的关心下,“中华艺文奖基金会”已经民政部批准成立并召开了第一届理事会。这就从根本上保证了“中华艺文奖”的评选能够长久地延续下去。
“中华艺文奖”是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中国泛海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捐资设立的,是在我国政府管理机构设立的文艺奖项之外,由国家级学术机构主办的最高艺术奖。该奖整合了不同艺术门类,涵盖戏曲、话剧、曲艺、舞蹈、音乐、绘画、书法、篆刻、工艺美术、艺术设计、雕塑、建筑、摄影、电影、电视和文学等艺术领域,面向中国内地和我国港澳台地区进行评选,表彰在这些领域从事创作和研究的杰出艺术家、理论家,以及为文化创新发展作出重要贡献、成就卓著的文化艺术工作者。
“中华艺文奖”旨在表彰具有高尚精神、卓越才华和杰出成就的中华文化艺术英才,支持、资助其更好地进行艺术创造,推动文化艺术的繁荣与发展,体现中华优秀文化的价值取向,引领当代艺术的前进方向。该奖开创了我国在文化艺术领域设立学院奖的先例,在评选模式上具有创新性和示范性。其设立和评选,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关心和支持。“中华艺文奖”采取“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评奖机制,树立了国家级学术机构与民营企业强强合作的成功范例。
第二届“中华艺文奖”的评选,将鼓励文学艺术家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展现时代的审美取向和崇高的人文精神,为社会创造独具个性的文化成果,并为促进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做出贡献。第二届“中华艺文奖”自5月30日起开始评选,评奖结果将于12月初公布。
版權所有:中國徐悲鴻畫院
总访问量:17823688 |